|
|
新聞信息 |
|
|
|
電 話:0512-65343901
傳 真:0512-65890912
手 機:15850053001
聯系人:劉經理
地 址:蘇州姑蘇區傳化物流園K88號
郵 箱:teqin2006@126.com
QQ:104250012(微信同號)
網 址:http://tpyyt.cn
|
|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新聞公司新聞 |
|
|
點擊:3489 次 發布時間:2011/11/30 10:07:40 |
|
|
|
|
內容提示:我國物流業在“十一五”時期取得重大進展,為保證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十二五”時期,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仍將處于總量擴張期,增速將以平穩為總的基量擴張期,增速將以平穩為總的基調!笆濉蹦┢冢拘纬刹季趾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
回顧
“十一五”物流業邁上新臺階
“十一五”時期,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我國物流業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了較快增長,為保證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首先,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十一五”時期,我國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物流規模持續增大,2010年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25.4萬億元,年均增長21%;物流業增加值為2.7萬億元,年均增長17.4%;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0年的6.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物流運行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201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7.8%,比2005年的18.3%降低0.5個百分點,相當于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200億元。
第二,產業地位進一步明確。過去的五年,是我國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五年,也是物流產業地位確立和提升的五年。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首次將現代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業的產業地位首次在國家規劃層面得以確立。2009年3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物流業納入十大調整和振興產業,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明確了物流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十一五”時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產業支撐,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工業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多種方式分離外包物流功能;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增加儲存、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等物流功能;網購物流“爆炸式”增長,2010年網絡購物比5年前增長22倍,國內每天流轉的快件量高達1000萬票,對配套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和農村物流伴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農超對接”等政策的實施而集中釋放,農產品進城、農資和日用工業品下鄉的物流市場快速增長。
第四,物流企業加速成長。一是市場集中度加快提升。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10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名”顯示,前50強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506億元,比2005年增長26%。其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元,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二是規;蛯I化的物流企業群初步形成。截止到2010年,全國擁有A級物流企業1061家,已覆蓋大陸地區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區市;各類企業深化兼并重組,行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企業規模迅速壯大;專業服務能力得到增強,運輸、倉儲、貨代、快遞等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發展,圍繞企業需要的專業化物流融合發展,汽車、家電、電子、醫藥、煙草、圖書等行業都基本形成了相應的物流配套服務能力,各類物流企業創新發展,供應商管理庫存、供應鏈金融、卡車航班、越庫配送、保稅物流、郵政物流等服務新模式得到推廣運用。三是物流企業創新發展的態勢強勁。物流企業介入代理采購和分銷業務,流通企業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務,為制造和商貿企業提供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并廣泛參與社會化物流服務,引導上下游企業,打造采購、生產、分銷及物流一體化的現代產業服務體系,共同推進產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四是物流企業在重大社會事件中表現突出。如,在北京奧運物流、上海世博物流、廣州亞運物流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甘肅舟曲等搶險救災中,物流企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應急物流、軍事物流的研究和實踐取得新的進展。
第五,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笆晃濉睍r期,我國物流類基礎設施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五年累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年均增長27.7%。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系列政策投入帶動下,鐵、公、水、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到2010年底,我國公路網總里程達398.4萬公里,五年新增63.9萬公里;高速公路發展到7.4萬公里,五年新增3.3萬公里;“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干線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9萬公里以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達8358公里。內河通航里程12.4萬公里,五年新增和改善4181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個,五年建成661個。定期航班機場達176個,五年新增35個。物流園區(基地、中心)等物流設施發展較快。北京空港、上海西北、浙江傳化、山東蓋家溝、上海外高橋、
蘇州綜合物流園區等一批重點園區顯示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加大對物流業的扶持力度。鐵道部規劃建設的18個鐵路物流中心,已有9個建成投用。倉儲、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化工危險品庫、液體庫、冷藏庫、期貨交割庫、電子商務交割庫以及自動化立體倉庫快速發展。
第六,物流信息化運用和技術創新取得實效。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顯示,已有70.5%的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采購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得到普遍應用。物流企業通過與客戶的信息共享、流程對接,加快融入客戶供應鏈體系。在整合海關、交通、商檢、質檢等電子政務服務的基礎上,出現了應用網上交易、金融、檢測、配送等集成化電子商務服務的信息平臺。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軟件應用開始普及,RFID等物聯網技術在車輛監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動識別分揀和進出庫安防系統等方面開始應用。先進適用的物流技術得到推廣。倉儲保管、運輸配送、裝卸搬運、分揀包裝、自動揀選等專用物流裝備廣泛應用;條碼技術、智能標簽技術、配載配送和路徑優化技術等得到推廣;冷藏、配送等專用車輛需求旺盛,叉車、托盤、貨架、自動揀選、自動化裝備等專用設備加快更新換代。
第七,物流業政策體系加快完善。經過“十一五”時期的努力,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到物流業規劃和專項子規劃,再到物流業發展政策,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特別是《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以來,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了33個部門和4個行業協會組成的“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工作小組”,推動各部門、各級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2011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并正式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推動物流業發展的9項政策措施。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物流業重點建設項目。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專家,研究編制各類專項規劃,目前,《糧食物流專項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商貿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2009年~2011年物流標準專項規劃》已經正式發布。
挑戰
我國物流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我國物流業在“十一五”時期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不能夠完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首先,物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衡量物流業運行效率的指標――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我國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國內領先的物流企業與跨國企業相比,無論是規模、品牌、盈利能力、國際市場份額,還是物流服務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均有較大差距。
其次,物流業的整體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物流網絡完整性、協調性、配套性差,整體效率不高。物流市場主體龐雜,企業集中度低,誠信體系缺失,競爭秩序失范等問題比較嚴重。物流企業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不高,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物流運作方式與資源、能源和土地消耗及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物流業結構性、區域性和行業性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普通倉儲、公路普貨運輸等傳統服務供大于求,供應鏈一體化的專業服務能力不足;東部沿海地區物流業發展較快,中西部地區相對較慢;城市物流相對發達,農業和農村物流相對落后;國際貨物貿易發展很快,但服務貿易滯后;物流資源整合不足,物流業和相關產業互動性不強;應急物流、逆向物流和綠色物流等環節比較薄弱。
第四,物流企業生存和發展仍面臨較大壓力。土地、燃油、人力成本等各項物流要素普遍短缺,成本持續攀升,而物流服務價格上升空間有限。多數企業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潤狀態下運行,缺乏發展后勁。
第五,支持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國辦發[2011]38號文件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仍有待于各部門提出進一步細化方案并切實抓好落實,物流業的產業地位尚未貫徹到具體的經濟管理環節,現行體制設計和政策思路與物流業運作模式不相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
展望
“十二五”物流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十二五”時期,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仍將處于總量擴張期,增速將以平穩為總的基調!笆濉币巹澨岢,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對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物流業不僅要支撐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更要通過提高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減少資源消耗,來促進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以減輕社會經濟過度依賴規模增長的壓力。
到“十二五”末期,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業由注重基礎建設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根據經濟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大力推進物流需求社會化。積極培育適應客戶需求的物流企業群體,出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整合優化物流設施設備,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管理、服務和技術創新有新的突破。物流市場環境得到優化,行業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管理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形成。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繼續下降。物流業在支撐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物流基礎。
第一,繼續大力推進物流社會化。整合工業、商貿業和農業等產業物流需求,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工業企業分離分立物流職能,整合外包物流業務,推進工業物流社會化和市場化運作。重視商貿物流配送系統建設,支持流通企業和批發市場增加物流功能,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提升商貿物流服務水平。支持工商企業與物流企業戰略合作,開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發展農產品進城,農資、農機和日用工業品配送下鄉的服務方式,改善農業和農村物流條件。鼓勵物流企業與工業企業、商貿企業、金融企業加強合作、融合發展,提高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第二,培育壯大物流企業群體。加大物流企業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整合內部物流資源,分離組建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支持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資產重組,壯大企業規模與實力。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物流領域。支持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在專業服務領域做強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扶持引導中小物流企業健康發展。
第三,整合物流基礎設施資源。整合現有運輸、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加強各類物流基礎設施的銜接和配套。擴大鐵路和水路干線運輸比重,發揮公路集疏運與城市配送的功能,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根據貨運中轉、商品配送和生產需要,合理布局物流園區,完善中轉聯運設施,改造和建設一批現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強鐵路、機場、港口、碼頭、貨運場站等物流節點設施建設,通過整合優化,協調發展,發揮整體效能。國家應該像對待供水、供電和城市公交系統那樣,支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重視區域、城鄉和國際物流。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要求,促進區域物流發展。積極推進不同地區物流領域交流與合作,引導物流資源跨區域整合。進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體系,注重農村物流系統建設,加快發展農產品物流和農資物流。圍繞產業園區、商貿園區、物流園區布局物流功能,推動物流集聚區發展。擴大物流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運作模式和技術裝備。構建與周邊國家和其它國家有效銜接的物流網絡,增加貨物貿易中的物流服務比重。為我國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和工程企業“走出去”提供物流服務,逐步建立適應全球化環境的國際物流體系。
第五,支持物流技術創新應用。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大力提高物流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密切關注新興技術、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加快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引進消化吸收和集成應用的步伐。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好發揮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對物流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進物聯網應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物流標準化體系,支持物流業一體化運作。
第六,鼓勵物流綠色化運作。加快轉變物流運作模式,全面推進綠色物流發展,引導物流企業加快選用節能環保車輛、新能源汽車和物流設施;加強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優化運輸組織,減少資源閑置和浪費;扶持發展集裝單元技術,積極推廣甩掛運輸和多式聯運;加強綠色物流評價,運用政策杠桿調動企業節能環保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發性事件所需的應急物流,盡快形成應急物流體系。通過開展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優化廢棄物、返退貨的收集、運輸、循環利用、*終處置方法,加快構建低環境負擔的循環物流系統。
第七,努力營造體制和政策環境。進一步強化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合力,為物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物流業立法問題,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堅持物流業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著力構建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物流市場體系。加強物流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保護產業公平競爭和國家經濟安全出發,研究制定物流產業安全的相關規則。
第八,加強行業自律和基礎工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著力做好行業基礎性工作。繼續完善行業統計制度,加強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統計調查工作。有序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按規劃做好物流標準制定和已有標準的宣貫工作。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促進信用資源整合和共享,搞好行業自律。完善物流人才培養的多層次教育培訓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
|
|
|
|
|
蘇州速佳物流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蘇州物流公司-蘇州貨運公司- 昆山物流公司-常熟物流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安全裝卸、文明待客、優質服務”的理念,值得信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