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商的生意愈發紅火了起來,網購幾乎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那些熱衷網購的人來說,每天手里都有三五個快遞在拆,即便沒到手,那也是在到來的路上。 據統計,去年我國快遞業務累計完成數量為206.7億件,也就是說,在去年一年的時間內,平均每個中國人收到或寄出了15個快遞,假如一個快遞包裝箱按照0.2公斤估算的話,那就是產生了400多萬噸的包裝垃圾。另據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膠帶可以繞地球230圈,膠帶中含有的聚乙烯等化學物質,需要至少100年才能在土壤中分解。這些數字聽起來真的是很令人震驚。
那么,快遞包裝到底是不是必須的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作為消費者來說,誰都希望自己購買的寶貝能夠完好無損的到達自己手中,有很多人在網上購買的一些價值高昂且易碎的寶貝,甚至會叮囑賣家妥善包裝好再發貨,生怕在運輸途中有個閃失。作為快遞公司也是一樣,保證商品“健康無恙”的抵達消費者手中也是服務的一部分,如果因為包裝不善,造成損失再引起雙方糾紛,這個生意做的屬實鬧心。所以,快遞包裝是必須的,但包裝的程度,用什么材料,這些要拿捏的好才是關鍵。不過度包裝擔心運輸途中商品損壞、使用可降解材料卻又面臨成本高的尷尬、對于快遞垃圾的回收動力不足等等都造成了快遞業的“綠色難題”。行業人士指出,快遞包裝無法循環使用導致的快遞垃圾雖然大部分被廢品回收站利用,但是像一些塑料類包裝以及膠帶這樣的沒什么回收價值的*后往往成為了真正的垃圾。 究竟怎樣解決快遞包裝垃圾這一難題呢?首先在買賣雙方的思想意識上,都應該主動建立起環保的概念,不要過度關注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只要商品品質有保證,包裝的好壞又有什么關系呢?其次,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快遞包裝的標準,要求各快遞企業嚴格遵照執行并給出懲罰措施;運用稅收等手段給予環保行為的企業一些經濟上的實際獎勵。 據悉,本月中旬,國內外32家知名物流企業在“2016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成立了綠色聯盟,推動物流業向低排放、無污染、可循環方向發展,該聯盟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替換為100%可降解綠色材料。同時通過使用新能源車輛、可回收材料等舉措,爭取達成行業總體碳排放減少362萬噸。除此之外,業內已經有不少快遞企業在積極的行動起來,快遞業的綠色環保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真切切需要建立一套體系和標準才能實現。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各方在為之努力的嘗試,在這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中,希望未來涌現出更多的綠色行動,早日鑄成綠色物流的大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