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记者 严佩鑫
“多亏了李书记,今年有了这么好的鹅苗,咱这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7月9日,辽阳市太子河区王家镇尤户屯村王静媛家的鹅舍里,鹅苗叽叽喳喳,充满生机。
看着眼前的一幕,王静媛感慨地说,“第一书记”李晋芳来村里一年多,村里变化可不小:牵线辽阳市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协会落地的“金钥匙”项目,让村民养鹅有指导、有销路,还帮助村里谋划推动稻田养蟹产业发展。
其实,这一幕只是太子河区驻村“第一书记”以实事传好乡村全面振兴接力棒的真实写照。
2024年3月以来,14名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太子河区,他们带着党的创新理念、资金项目、技术服务,来到田间地头、村坝院落,同乡亲们共话发展、共解难题。
每逢月初,王家镇金家坎村党群活动中心,驻村“第一书记”苏晓磊总是满面春风地开展党课宣讲。借助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利契机,苏晓磊定期组织村内党员开展政策法规学习,探讨农村科技,并组织村干部参加义务清扫,开展“美化环境我先行”等活动。同时,700余册图书送到王家镇中心小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铁西街道光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寰利用光辉村民族特色,设计制作了村党建品牌标识,并引进资金,对村老年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实现了基础设施和运营条件的“双提升”。
辽阳市太子河区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第一抓手,通过制定农村党建重点任务清单,有效落实“上任第一事”44件,组织党员学习观摩800人次,开展健康问诊等公益服务900余人次,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项。
走进铁西街道段夹河村,一片片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北菊花映入眼帘,以菊花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去年国庆黄金周首轮开放游客参观,众多游客闻香而来,40亩花海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有效拉动沿线村民“家门口”致富20万元。“今年,我们将扩大规模,大力开发其药用经济价值。”“第一书记”陈日东捧着干菊花说。
大闯屯村是典型的稻米农业村,“第一书记”刘欣会依托本村稻花香米种植优势,领办创办华诺种植合作社,注册“大闯屯”水稻商标,修建冷棚20栋,建立生产销售全链条,已经打包出售大米近20万斤,带动村民增收20余万元。
美食飘香,载歌载舞,村民游客纵情欢歌……祁家镇朝光村这个自带吸引力的朝鲜风情村,总是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到来。观赏特色表演,品尝特色美食,体验特色项目,祁家镇朝光村“第一书记”徐世俊正在把群众组织起来,推动“民俗文化+观光”项目建设,突出民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让民俗文化走出村庄。
乡村全面振兴没有捷径,干在基层,烈火方能炼真金。一年多来,太子河区驻村“第一书记”统筹各村区位优势、特色产业、文旅资源等,参与规划、落地、运营白羽鸡养殖、花生初加工、朝鲜族风情旅游及餐饮等扶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7个,已带动派驻村集体经济增收超40万元。
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股票怎么配资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